为什么比亚迪要造一台K-Car?会在国内市场销售吗?

这个时候,比亚迪在日本市场推出一款K-Car,还是很值得推敲一番的。
从K-Car本身的特性,电车就天生适合这种微型的厢式车。对于这种紧凑的车身,电池更利于布置,也方便腾出更多的内部空间。K-Car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车身里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,因此,无论是坐人还是拉货,都是一车多能。比亚迪看准这个机会,找到了发挥电车的优势和本土需求的结合点。
有一说一,这个举措是打开日本市场很聪明的方法。现在国产品牌都在大力拓展海外市场,但更多是基于国内的现有车型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和优化,很少有针对本地市场的专属产品,比亚迪算是开了一个先河。尤其是在日本,K-Car无疑是非常好的敲门砖,特别是无法在日本建厂的情况下,充分利用国内的成本优势,成熟供应链,做出海的本地化产品,也不失为拓展海外市场的变通方式之一。
那么RACCO是否有可能在国内销售呢?
实事求是地说,早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启蒙阶段, K-Car功不可没。比如铃木的北斗星,奥拓等等都成为当时的畅销车,原因正是因为价格便宜,经济实用。
如今的消费能力和习惯有了很大变化,它还有空间吗?
从大的用车环境来说,很多大城市的停车难,两到三人的高频短途出行,恰恰是这类K-Car擅长的领域。比如国内最常见的接送孩子,买菜,上班通勤,这些需求还没有被完全满足。

其次,国内一些厂家生产的微型车,大都以双座轿车形态为主,坐人之后,储物空间就被大幅挤压,而小厢车的造型在空间方面能够大大提升储物的能力。
再者,参考日本类似车型的用途演变,已经从工具车带有玩乐的属性。有一部分年轻人把它当做生活方式的一部分,比如作为露营车改装,充分利用厢车的空间,变成与自己兴趣爱好结合的载体,这都是RACCO在中国市场的多种可能性,甚至脱离老年代步车的固有印象,成为新潮的用车方式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