酝酿18个月,势必做中国第一品牌!你知道蔚来的反击有多疯狂吗

骏达新闻 25-06-23 阅读:93924

一、烧钱王的自救路

要说汽车圈的烧钱王,蔚来绝对算一个。

从2018年到2024年,累计亏损快千亿了。

平均每年烧130多亿,每天烧掉3500万,这钱够普通人花几辈子了。

就这,李斌还敢说今年四季度要盈利,谁信呢?

但你还别不信,蔚来这次是真急了,甩出了好几招狠的。

先是搞品牌大整合,蔚来、乐道、萤火虫三个品牌合并运营。

以前各搞各的,研发、营销、渠道都是独立的,成本高得吓人。

现在统一管理,光减少重复投入每年就能省几十亿。

这招有点像当年的通用汽车,靠整合走出困境,规模效应确实是降成本的好办法。

再看技术下沉,蔚来这些年在研发上砸了200多亿,现在终于要收割了。

什么5nm智驾芯片、全域操作系统,以前只在高端车型上有,现在往下放。

就说新款ES6,ADB大灯、双层镀银前挡,这些以前50万+车型才有的配置,现在30万级就能买到,这不就是降维打击吗?

还有换电联盟,李斌把长安、吉利都拉进来了。

换电站一个站点投资300多万,以前只服务蔚来用户,利用率低。

现在服务的车型多了,成本摊薄效果立竿见影。

这招够聪明,毕竟人多力量大嘛。

二、乐道能扛起半边天?

蔚来把宝压在乐道身上,可乐道开局并不顺。

L60上市初期订单超3万,结果产能不足,交付周期长,客户都流失了。

2月销量才4049台,连目标的三分之一都不到。

这可把李斌急坏了,直接换帅,让沈斐接棒。

沈斐上任后,放弃喊口号,不再提销量目标,而是在运营端下狠手。

销售薪资结构调整,以前是高底薪、低提成,现在变成低底薪、高提成,还得每日汇报锁单进度。

这一下,销售们的积极性上来了,5月乐道销量达6281辆,环比增长超41%,有点起色了。

更关键的是,乐道开始和蔚来融合了。

以前想做独立品牌,现在研发团队、用户服务都整合到蔚来体系里了。

车主进牛屋也没限制了,这波操作虽然能降本增效,但也有隐患。

用户想要的是独立品牌,不是“便宜版蔚来”,这中间的度得把握好。

按李斌的计划,四季度乐道要月销2.5万辆,占总销量的50%。

可现在就靠L60一款车,能行吗?

别急,乐道还有L90和L80两款新车呢,三季度和四季度分别上市。

这两款车要是能成,乐道才有希望扛起半边天。

三、CBU改革有多狠?

蔚来的CBU改革,是刮骨疗毒。

这个机制把公司拆分成多个基本经营单元,每个单元都得算清楚账,ROI不达标就砍掉。

工程师每周填报工时,低效项目一目了然,一个300人团队要是30%时间耗在无效任务上,一年就损失超1亿。

这还没完,每个部门都独立核算成本,员工从执行者变成了经营者。

以前在蔚来,员工满意度高,压力小,现在可不一样了,成本压力传导到每个人身上。

这招虽然狠,但确实能倒逼效率提升。

就说研发费用吧,二季度目标是同比减少15%,四季度压缩到20 - 25亿元,降幅达20% - 25%,够狠吧?

四、现金流能撑多久?

别看蔚来现在烧钱凶,现金流其实还挺得住。

截至2025年3月,现金及等价物还有260亿呢。

但单季亏损50亿以上,这钱也就能撑两年。

好在蔚来的毛利率在回升,一季度汽车毛利率10.2%,二季度预计能到15%,四季度目标20%以上。

只要毛利率上去了,现金流压力就能缓解。

全国3140座换电站,要是开放给其他品牌,说不定还能赚钱呢。

政策也支持换电,2025年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进入倒计时,换电路线更有优势。

这波政策红利,蔚来要是抓住了,说不定能逆袭。

蔚来能成中国第一吗?

我看有戏。

当然,挑战也不少。

小米、问界这些竞争对手来势汹汹,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。

蔚来能不能在四季度实现盈利,乐道能不能扛起销量大旗,这些都是关键。

但我相信,蔚来既然敢喊出做中国第一品牌的口号,就一定有底气。